标王 热搜: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行情 » 市场行情 » 正文

药店药品价格大涨的原因与化解之策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9-06-26  浏览次数:44
 近期,多家媒体报道药店中的常用药品大幅涨价,有的药涨幅一个月内超过50%,更有甚者涨幅高达900%。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记者在近半个月的走访中发现,4+7带量采购政策实施之后,很多常用药价格大幅上涨。“医院内部药品价格下降,医院外的药品价格上涨,因为院外市场的药品是由企业自主定价的。”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这种现象(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3月25日)。

  之所以出现“医院内部药品价格下降,医院外的药品价格上涨”这一现象,一个重要的原因,是医院内部药品经历了带量采购,即医保部门通过保障销量的方式,换取药企大幅度降价,假如药企不降价,就会失去医院用药这块巨大的蛋糕。但医院外的药品由于不在医院带量采购的范围之内,没有量来换价,因此这部分药品涨价就成为可能。并且,药企卖给医院的药品利润下降,客观上可导致其通过院外药品来提高利润。

  如果将列入带量采购目录的药品称为“带量药品”,那么,我们姑且将未列入目录的药品称为“无量药品”。带量药品在医院内降价后,药店很难再将它的价格涨上去,否则患者会用脚投票,到医院开药。但一些无量药品(如非处方药),医院里根本没有;或者即使有,但不可能每样药都列入带量采购目录,降格便难降;甚至,即使列入带量采购目录,但有的药品如罕见病用药,本身用量极小,药企看不上这点量,也不愿让价。

  一边是大幅降价,一边是大幅涨价,两者形成鲜明的反差。这种现象警示我们,药品带量采购的成效固然巨大,但部分药品逆向涨价的现象也不能忽视。药价具有连带性,比如不少药品虽然名称与用途不同,但有相同的原料药,这种原料药就会成为药价联动的纽带,使当前已大幅降价的药品,最终也出现跟风涨价。

  药品带量采购需顾及“无量药品”,否则,药价容易“按下葫芦浮起瓢”。带量采购的药品目录,应涵盖尽量多的品种,使院外涨价药品容易在院内找到替代品。对于一些“孤儿药”和廉价好药,则应该采取差异化政策,这些药的销量少,价格也没有什么下压空间,再以量换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,因此应反过来“以价换量”,在确保有药可用的前提下,再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。

  此外,在通过带量采购压低药价的同时,还应该立足源头把控价格。当前有的药品之所以出现价格暴涨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原料药大幅涨价,生产成本大增,药企想降价也没有能力。药品带量采购模式可以前置到原料药阶段,动员下游药企共同向原料药生产企业议价,通过较大的销量保证,换取原料药价格下降,从根源上确保药价下降不反弹。
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

[ 行情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相关行情
推荐行情
点击排行